撰文 = 陳脩平 / 11A、8B 家長
緣起
認識《清潔》這本書是在二○一八年,台灣華德福教育運動聯盟邀請作者琳達•湯瑪斯(Linda Thomas)來進行工作坊,記得當時聽到課程內容和書名時,覺得靈光閃動「原來有人在做這樣的事啊?」、「原來人智學可以這樣落實到生活中!」好像有一扇門就此打開。
沒想到,一年後,有機會透過出版社的接洽獲得中譯授權,向來公事公辦的國外出版社總編,還特別在信裡附加一句,「這本書真的很棒!」應該也是有被感動到吧!於是,二○一九年九月中文版上市,十月邀請作者再度來台授課。在宜蘭、台北、台中舉辦新書座談及工作坊,把這份感動和學習分享給更多的人!各地學員的回饋很多,大家也像我們初次接觸到這個主題時一樣,覺得備受啟發,無論在清潔的實務或清潔的靈性意義方面,抑或是觀察環境或自我覺察,琳達老師都用深入淺出的小故事或是個人經歷來分享,特別貼近人心。以下分享幾則學員的感想:
大人親身示範對小孩的帶領作用 許介成 / 4B、2C 家長
參與琳達老師的清潔工作坊,讓我和家人對清潔工作有更美好的圖像、更多的尊敬。老師讓我們領悟到清潔是要讓自己與空間做交流,尋找空間裡的元素精靈,和它一起工作,從最需要清潔的地方開始。老師在清潔的示範中,每個動作都十分溫柔,很像在關愛正在被擦拭的地方,即便那是馬桶或是黑暗的小角落。我很感恩老師帶著愛的清潔示範,讓參與工作坊的兒子完全吸收。他模仿老師的動作,將家裡廁所整理得光亮整潔,使用起來無比的舒服。我們學習到:要照顧一個和諧的空間真的要從清潔開始。
親手工作帶來的連結和意義 薛碧雯 / 4D 家長
我會參加清潔工作坊,緣於在 FB 上看到的一段從「清潔」書中摘錄的內文,內容大意是說:一位修行人在每天的清掃工作中帶入祈禱,很美的一段故事!它之所以吸引我,一方面是因為我與清潔和收納工作之間的糾結,另一方面是我從書的介紹中感受到清潔的靈性力量與意義。
我對琳達老師特別印象深刻的是:她教導我們如何用手去感受、去觸摸我們要打掃的物件,老師不愛使用機器打掃,她鼓勵我們用手去做這些工作;因為在用手觸碰物件的過程中,我們打開了感官,並且與物件有了一種連結;那樣的連結,讓日常的意識有了不同的質地和品質。因此把意識帶入日常工作中是很重要的事情。清潔不單單只是打掃,它關於我們的自身、我們與周圍的人與環境,因此我們探討混亂、焦慮、秩序與失序…等圍繞在清潔一事上的相關議題,老師所談的每件事都相當務實,卻又充滿著靈性的洞見,啟發我用新的眼光看待日常事務。
家庭是現代靈性生活的起點 姜佩璇 / 悦自在自由華德福親子共學園負責人
人智學是一條求知之道,試圖連結人類靈性與世界和自然之中的靈性。(Anthroposophy
is a path of knowledge striving to unite the spiritual in man with the spiritual in the
world and in nature.)
–––– 魯道夫•施泰納(Rudolf Steiner 1924)
我從體制內教師轉而學習華德福教育,兒子出生後,決定暫別華德福學校,從最小的社會單位—家庭—開始工作,在育兒持家的過程更深刻地體悟人智學的本質。後來我和先生投入了大部分的心力推廣成人教育,將人智學的實踐方式帶入生活中,希望更多的教育者(包含父母、教師與相關人士)得到支持與成長,以便能直接幫助到孩子的生長和發展過程,培育健全、強韌及獨立自主的生命,成年之後能勝任未來的人生任務。
這次參加了三元生活實踐社在宜蘭舉辦的清潔工作坊,我感受到老師不斷自我修煉與熱忱分享的生命意義!琳達老師保有自己的獨立性,依據孩子的需求安排工作時間,也從經驗中累積專業、開展事業,更從清潔工作中認識、領悟人智學,並透過演講和實作分享給更多人!我特別印象深刻的部份是老師談到家庭是社會組成的最小單位,家就像人一樣,也有著四個層面:
.物質身包含著各個空間和家具;
.生命身會因為居住其中人們的秩序、分工、韻律及習慣而產生流動或是阻塞;
.星辰身由家人的思考、情感和行動孕育而成,美、藝術、崇敬與幽默都會提升家庭氛圍;
.自我展現在社交層面,透過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,相互尊重感恩,謝飯、冥想。
充滿理想與靈性的對話、意識到自然中的四大元素、與已故親人的連結等都是家庭自我的一部份。琳達老師在實際生活的操練中體悟人智學的意義,提醒我們有意識地從觀察周遭開始,進而自我觀察,由覺察環境走向自我覺察。她分享清潔工作對我們身心靈的意義,那是包含了關照、責任及社會性的活動,我們要學習用開放的心和不評判的眼光去認識環境、自然、他人、自我和靈性世界,帶著美善真誠的心,透過人類的直立和自由釋放出來的手藝,去觸摸照料人事物,與其建立有意義的關係,便能轉化週遭事物帶來樂趣與生活品質!
帶著愛與意識的工作 陳瑀彤 / 幼兒園晨光班家長
清潔工作坊給我一個很深的印象是「與環境連結」這件事。我們如何去看待週遭的環境?打掃只是純粹清理骯髒的環境,或是我們帶著意識去做這件事,並且喜愛我們生活的周遭環境?這完全是兩種不同的心態!老師在上課時曾說「如果你不能選擇自己的工作,那最好就是去喜歡你現在所做的工作」。這句話很有道理呢!當我們喜歡上一件事情時,一切都會變得不同,更有動力,更有意識地與這件事連結!對於清潔來說,很重要的一點是「不要想著要一天內要做完所有的打掃工作」,因為這樣會使我們有壓力反而降低我們的行動力。最好的方式是一天打掃一點,每天做一點,帶著喜歡與尊重環境本身帶給我們的溫暖而去清潔它,環境也會因此回饋給我們不止是在物質層次上的整潔與純淨!對於照顧環境,我們所用的清潔方式也非常重要。老師提醒我們盡可能用天然的清潔劑幫助我們做環境清潔。愛護地球與環境才能幫助我們做最有效的永續生態循環。老師本身只用三種清潔劑打掃 :水、檸檬酸和小蘇打,配上超細纖維抹布。老師使用的一塊抹布居然能用十幾年以上,這點真讓我佩服啊,而且一點都不髒。事實證明,若我們懂得在照顧環境的同時,也懂的照顧我們的打掃工具,那麼一切都能變得更環保與經濟。
上課時,老師帶著我們一起動手做,就用她的超簡單配方來做各種清潔工作,有趣的是,有些看起來無法去除的污垢居然都清洗掉了,很出乎意料之外。許多污垢是我們平時使用不當或用了錯誤的清潔劑所導致,包括有許多人都不知到黃綠菜瓜布其實不適合用來洗碗或清潔,因為容易刮傷表面。
現在,我每一次打掃時,都會很有意識地去做。而當我保有意識時,自然而然會把心放進去我正在做的事情上,能看得更清楚角落邊緣有哪些地方還沒有打掃乾淨,也或許因爲專注,所以也常發現一些比自己過去打掃方式更好的新方法。用不同的心境做同樣的事,最大不同是,心中燃起一股溫暖的感情,而這份感情會讓我想到住在同個屋簷下的人。這份愛,也讓我在每一次打掃的過程中,重新感覺到對家及環境的需要及安全感!這是我受益最多的!
結合日常生活的靈性修持
我印象深刻的是老師說許多人以為她是受到人智學的啟迪,發展出人智學的清潔方式,但老師說實際上正好相反,她在開始清潔工作時,對人智學的感受並不深,是為了送孩子去念華德福學校需要更多錢,才開始了清潔事業。她是在清潔工作的實際操練之中,特別是在負責歌德館環境整理的期間,有機會接觸到更多人智學者和讀物,與清潔工作中的體會相互映照,才發現了「清潔中的靈性意義」。書中引述「靈性不離物質,物質不離靈性」這首在人智學圈裡有名的詩篇。就像中文古語「萬物靜觀皆自得」,任何事情若帶著全然、敬虔、奉獻的意識去做,也都會進入靈境。琳達老師在清潔之中的領悟為我們立下一個典範,也讓我聯想莊子的「道在屎溺」,我們可以在日常生活的作為之中契入更高層的世界,那麼,當下即是永恆,地球也就是天堂了。■
書籍資料 人智學世界觀.藝術生活 01
清潔--照顧空間與人的需要
作者:琳達.湯瑪斯(Linda Thomas)譯者:陳脩平
ISBN:978-986-97160-3-1 出版:三元生活實踐社
售價:新台幣 480 元 上市日期:2019 年 9 月 25 日
總經銷:紅螞蟻圖書有限公司
Comments